上个星期在年级组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一体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培训期间由全国优秀班主任黄静华老师、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心理专家刘晓明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独具风格的工作经验和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使我受益良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我体会到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
其次是辛勤,是细心的体现。“勤”字要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应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所谓“细“是指学生出了问题,切忌主观武断,简单粗暴,处理问题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动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最后要讲究一个“法”。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地想办法。同时做好班主任工作也要注重一个“学”,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向书本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理论;向同行学习,同他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人们常说:“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懂得班主任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良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有消极的影响。教师平常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使他们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育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现实,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健康的身心去影响学生。师爱如阳光,学生的心理渴望老师的'爱,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
黄静华老师说“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两段案例听了之后让我很受启发,的确,我们老师就应该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要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并虚心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注重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扩大学习范围,拓宽教育视野,使自己不断进步,并创设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这次参加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对于我来说,对我今后的工作道路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活动也让我获益不少。
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就是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方面,为孩子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不应该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面去,对待孩子要有三心耐心、细心和爱心,并且平时也要注重自己身体的锻炼,一个爱运动的老师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的心理健康与行为,更无法巧妙的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心理健康。
如果说在心理培训之前对心理咨询处于一个未知的阶段,那么这次培训便开启了心理咨询的心窗。“心理学是什么?”当李晓玲主任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问题的科学。”而他给出我们的答案是“心理学就是你舒服也让别人舒服的一门学科。”这么通俗易懂的解释,把原本深奥的问题简明化了。接下来便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背景、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工作原则,以及心理教师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在这些知识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心理教育的工作原则,明白了作为一个心理教师,必须遵循:一、保密性原则;二、价值中立原则;三、助人自助的原则;四、尊重学生需要的原则。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用这些原则约束自己。第二是心理教师应具备的一些能力:一、教师自己应该心理健康,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二、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丰富;三、组织好教学活动,掌握教育技术。而且,在后来的实际训练中,逐步看到了这些能力的展示。
我觉得这次培训的收获,不仅是心理知识上的收获,更有同行人员给我的感染:李静老师的认真钻研、对学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张向东老师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李乔乔老师的活泼可爱;苏晔老师的青春靓丽;还有朱晋波老师的幽默风趣,徐爱军老师的沉稳担当……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学习!
有幸聆听了心理学专家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知识,感受到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优化班级环境,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能起到引发、导向和定向的作用,因此,优化班级的种种环境,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调动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活动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为情感的碰撞、交汇、化合提供足够的能量,他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景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等于是班主任打开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健康向上的意识,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比如,有一段时间,班级里发生好几起因小事而发生口角,既而恶言相向的吵架事例,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然后,我以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情绪高涨,竞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接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几个吵架的同学彼此不约而同地走向对方,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次班会后,同学们更体会到“包容”的涵义了,班级里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
3、成功激励,诱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表现出自卑、胆怯、怯懦、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需要鼓励和支持。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进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意志和创造性活动。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发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和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使班主任工作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参加心理咨询培训暑假班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时间,但对我来说,却是该说有不小的收获。
我是第20期学员,由于个人原因一度放松了对心理咨询的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损失。得知暑假培训的消息时,培训时间也仅剩两天。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对心理咨询的技能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特别是七种经典疗法的实施方法、注意事项更多了一层巩固效果,而对心理测验的技能在王校长讲授之前,我可谓是一踏糊涂,今天的学习我也逐渐能懂得一些,明白一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心理咨询的学习上还很不够,我愿在华夏心理的这个平台的帮助下,努力上进,学习更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提高巩固所学,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最后,衷心感谢华夏学校对我们这些学员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培训,愿学校越办越好!
小编推荐
上个星期在年级组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一体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培训期间由全国优秀班主任黄静华老师、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心理专家刘晓明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独具风格的工作经验和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使我受益良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我体会到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
其次是辛勤,是细心的体现。“勤”字要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应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所谓“细“是指学生出了问题,切忌主观武断,简单粗暴,处理问题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动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最后要讲究一个“法”。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地想办法。同时做好班主任工作也要注重一个“学”,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向书本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理论;向同行学习,同他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人们常说:“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懂得班主任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良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有消极的影响。教师平常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使他们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育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现实,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健康的身心去影响学生。师爱如阳光,学生的心理渴望老师的'爱,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
黄静华老师说“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两段案例听了之后让我很受启发,的确,我们老师就应该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要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并虚心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注重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扩大学习范围,拓宽教育视野,使自己不断进步,并创设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这次参加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对于我来说,对我今后的工作道路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活动也让我获益不少。
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就是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方面,为孩子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不应该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面去,对待孩子要有三心耐心、细心和爱心,并且平时也要注重自己身体的锻炼,一个爱运动的老师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的心理健康与行为,更无法巧妙的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心理健康。
如果说在心理培训之前对心理咨询处于一个未知的阶段,那么这次培训便开启了心理咨询的心窗。“心理学是什么?”当李晓玲主任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问题的科学。”而他给出我们的答案是“心理学就是你舒服也让别人舒服的一门学科。”这么通俗易懂的解释,把原本深奥的问题简明化了。接下来便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背景、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工作原则,以及心理教师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在这些知识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心理教育的工作原则,明白了作为一个心理教师,必须遵循:一、保密性原则;二、价值中立原则;三、助人自助的原则;四、尊重学生需要的原则。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用这些原则约束自己。第二是心理教师应具备的一些能力:一、教师自己应该心理健康,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二、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丰富;三、组织好教学活动,掌握教育技术。而且,在后来的实际训练中,逐步看到了这些能力的展示。
我觉得这次培训的收获,不仅是心理知识上的收获,更有同行人员给我的感染:李静老师的认真钻研、对学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张向东老师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李乔乔老师的活泼可爱;苏晔老师的青春靓丽;还有朱晋波老师的幽默风趣,徐爱军老师的沉稳担当……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学习!
有幸聆听了心理学专家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知识,感受到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优化班级环境,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能起到引发、导向和定向的作用,因此,优化班级的种种环境,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调动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活动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为情感的碰撞、交汇、化合提供足够的能量,他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景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等于是班主任打开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健康向上的意识,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比如,有一段时间,班级里发生好几起因小事而发生口角,既而恶言相向的吵架事例,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然后,我以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情绪高涨,竞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接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几个吵架的同学彼此不约而同地走向对方,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次班会后,同学们更体会到“包容”的涵义了,班级里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
3、成功激励,诱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表现出自卑、胆怯、怯懦、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需要鼓励和支持。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进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意志和创造性活动。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发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和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使班主任工作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参加心理咨询培训暑假班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时间,但对我来说,却是该说有不小的收获。
我是第20期学员,由于个人原因一度放松了对心理咨询的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损失。得知暑假培训的消息时,培训时间也仅剩两天。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对心理咨询的技能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特别是七种经典疗法的实施方法、注意事项更多了一层巩固效果,而对心理测验的技能在王校长讲授之前,我可谓是一踏糊涂,今天的学习我也逐渐能懂得一些,明白一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心理咨询的学习上还很不够,我愿在华夏心理的这个平台的帮助下,努力上进,学习更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提高巩固所学,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最后,衷心感谢华夏学校对我们这些学员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培训,愿学校越办越好!
上个星期在年级组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一体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培训期间由全国优秀班主任黄静华老师、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心理专家刘晓明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独具风格的工作经验和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使我受益良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我体会到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
其次是辛勤,是细心的体现。“勤”字要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应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所谓“细“是指学生出了问题,切忌主观武断,简单粗暴,处理问题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动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最后要讲究一个“法”。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地想办法。同时做好班主任工作也要注重一个“学”,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向书本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理论;向同行学习,同他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人们常说:“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懂得班主任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良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有消极的影响。教师平常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使他们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育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现实,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健康的身心去影响学生。师爱如阳光,学生的心理渴望老师的'爱,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
黄静华老师说“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两段案例听了之后让我很受启发,的确,我们老师就应该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要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并虚心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注重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扩大学习范围,拓宽教育视野,使自己不断进步,并创设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这次参加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对于我来说,对我今后的工作道路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活动也让我获益不少。
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就是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方面,为孩子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不应该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面去,对待孩子要有三心耐心、细心和爱心,并且平时也要注重自己身体的锻炼,一个爱运动的老师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的心理健康与行为,更无法巧妙的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心理健康。
如果说在心理培训之前对心理咨询处于一个未知的阶段,那么这次培训便开启了心理咨询的心窗。“心理学是什么?”当李晓玲主任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问题的科学。”而他给出我们的答案是“心理学就是你舒服也让别人舒服的一门学科。”这么通俗易懂的解释,把原本深奥的问题简明化了。接下来便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背景、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工作原则,以及心理教师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在这些知识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心理教育的工作原则,明白了作为一个心理教师,必须遵循:一、保密性原则;二、价值中立原则;三、助人自助的原则;四、尊重学生需要的原则。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用这些原则约束自己。第二是心理教师应具备的一些能力:一、教师自己应该心理健康,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二、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丰富;三、组织好教学活动,掌握教育技术。而且,在后来的实际训练中,逐步看到了这些能力的展示。
我觉得这次培训的收获,不仅是心理知识上的收获,更有同行人员给我的感染:李静老师的认真钻研、对学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张向东老师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李乔乔老师的活泼可爱;苏晔老师的青春靓丽;还有朱晋波老师的幽默风趣,徐爱军老师的沉稳担当……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学习!
有幸聆听了心理学专家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知识,感受到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优化班级环境,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能起到引发、导向和定向的作用,因此,优化班级的种种环境,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调动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活动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为情感的碰撞、交汇、化合提供足够的能量,他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景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等于是班主任打开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健康向上的意识,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比如,有一段时间,班级里发生好几起因小事而发生口角,既而恶言相向的吵架事例,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然后,我以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情绪高涨,竞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接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几个吵架的同学彼此不约而同地走向对方,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次班会后,同学们更体会到“包容”的涵义了,班级里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
3、成功激励,诱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表现出自卑、胆怯、怯懦、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需要鼓励和支持。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进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意志和创造性活动。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发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和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使班主任工作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参加心理咨询培训暑假班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时间,但对我来说,却是该说有不小的收获。
我是第20期学员,由于个人原因一度放松了对心理咨询的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损失。得知暑假培训的消息时,培训时间也仅剩两天。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对心理咨询的技能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特别是七种经典疗法的实施方法、注意事项更多了一层巩固效果,而对心理测验的技能在王校长讲授之前,我可谓是一踏糊涂,今天的学习我也逐渐能懂得一些,明白一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心理咨询的学习上还很不够,我愿在华夏心理的这个平台的帮助下,努力上进,学习更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提高巩固所学,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最后,衷心感谢华夏学校对我们这些学员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培训,愿学校越办越好!
20xx年11月12日晚上6:30,作为四川音乐学院心理委员的一员,我听了一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这个讲座是我学习如何当一个称职的心理委员的第一课。
通过上大学心理健康课程,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使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大学生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机或疾病,不会主动向心理咨询中心或是专家寻求解决方法。例如一些大学生经常口口声声说“郁闷”、“空虚”或是“寂寞”、“无奈”等,这就有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初期症状;而失恋、考试不及格、不会做家务、受到同学嘲讽等在平时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为导致他们情绪崩溃的导火索。但这些小问题、细节平时都不为他们所重视,他们意识不到容易引发的危机,也就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直至最后问题日积月累、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大学生应该更主动一些,关注自己的心理动态,主动向专家说出自己的所想。
我们应该都知道,如今,心理健康这个话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身体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缺少。我们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即身体、心理都要健康。心理老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她给我们定义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大学生面临的成长问题。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理财习惯、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际关系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分析等。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要适应社会角色,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要很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再是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要更多一份主动心,责任心,很多问题及事情都要靠我们自己主动去做,去解决。要能尽快的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不要总是怀念过去的时光。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习惯就好。就像我们刚来到大学,也应该让自己尽快的适应。否则就会出现许多的心理困扰,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虽然有句话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很多时候你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或是你不可能离开一个群体独立存在。所以就需要我们建立好人际关系。比如学会倾听别人或是赞美别人。总之就不要让自己脱离大众。其实,我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虽然自己也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人际交往方面很狭窄,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流等。现在也要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相信自己以后也会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第三方面:大学生常见的失落、自卑心理。自己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明显。首先,来到这里也不是自己最初的梦想,因为某些原因,只能选择到这里来。看着班上的同学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自己不免有些许的失落。再者,来到这里,在学习上遇到了许多困难。生活中同学多才多艺。这更添加了我自卑的感。但现在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师的教导、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更加坚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在心理课讲座上老师提到心理委员必备的条件。如知识条件、技术条件、咨询人员的道德禁忌等,让我们一下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作为心理委员,自己首先不能对那些不法的行为或错误的态度置之不理,如果心理委员都麻木不仁,同学在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这方面就又可能陷入盲区。心理委员责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
我不泄露他们的隐私,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到的,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有责任心的心理委员。
现代社会的压力之下,可能身边有很多人内心都有痛苦,但是他们用微笑来掩饰,把自己伪装的很快乐,其实内心很孤单,找不到开解的方式,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我们去正视的一种疾病。
乔泓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动力以及心理升级的路径。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性格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动力又分为能力感、关爱感、自主感。心理升级的路径又分为成长型需求、成长型价值观、追求型目标。
在成长型价值观中乔泓教授三个石匠的故事令我深受感触,他们虽然做着同一个工作,但是给工作的定位不同,决定了能取得的高度。混饭吃的石匠也永远成为不了建筑家。而第三个石匠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满激情,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干出一番理想的成绩,正是这种目标明确的激情和理想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所以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我觉得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讲,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年轻人承受的压力很大。但是中国人又往往对于心理疾病存在一些误解,胆怯的心理导致不想跟别人表达、也不敢跟别人表达,病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会承受双倍的痛苦。
别再独自挣扎!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心态在某一段时间已经出现不稳定的时候,及时找专业人士来帮你判断。这时候非常需要陪伴和开导,需要大家及时的沟通,把心里的问题发泄出来,不要藏在心里。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下别人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子。多接触一些性格好的朋友,少聊一些负能量的事,坚持做每一天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努力对待生活,努力坚持做好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愿你我拥有发自内心的微笑!
近日,参加了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获得了许多新知识,使我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学习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通常人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通常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供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仅有经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构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本事、适应本事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能够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理解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必须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到达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经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忙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主角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本事,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个人如果有再健壮的体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尸走肉。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个性、工作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主要内容。在学校里天天和同学在一起学习,与舍友之间一起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一起探讨和研究,同时这也促进了学习的进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开心的时候有人分享,难过的同时也有同学一起分担。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们学校很少跟同学说话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的解决,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这也会使我们产生厌学,导致学习退步。但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只能憋在心里,这也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际交往不良可能会引起我们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业。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才能让我们自我完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不一样的事物
和环境会使我们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就像刚入大学的时候,生活环境的变化,使我产生了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第一,在高中,每个班都是固定,学的课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学是不一样的的课大都要换教室,有专业课、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考试的方式不同,每门课的学分也不同,这些变化令我摸不着头脑,很是焦虑、烦躁。第二,大学里再也没有人跟在后面督促你干这干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时间”。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机房、自习室去哪,往往一个学期就荒废了感到很迷茫、恐惧、失落。第三,觉得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已感到筋疲力尽,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于是失去了奋斗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和失落。总总的不良情绪不仅仅影响学习和新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及时的调整。当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我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时排解内心的焦虑、烦躁、郁闷或其他不好的情绪。一旦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不安等症状,要学会向朋友、同学倾诉,或者转移关注点。我们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觉比较舒适的方式,或坐或卧,慢慢地通过调节呼吸或放松使心情平静。积极乐观的情绪使我们充满信心,精神充沛,能够良好地适应周围新的环境。反之不良的情绪使我们焦虑、烦躁、郁闷、易怒、从而导致不良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善于到生活中去发现新意,和同学去操场散步,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为生活增添活力。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段温馨的音乐,也足以让你新的生活充满惬意和浪漫。
人与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才有好健康。人类本来就是群居性的。亲密的朋友会使我们生活充实,让我们在孤独和脆弱的时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不会被困难击垮,勇敢面对挑战和考验。另外要确定适当的目标。过高的要求会使自己丧失前进的动力,屡次失败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适当的目标,让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良好的情绪。
总的来说人要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故让我们为了明天的美好,让我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吧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校本研训的远程培训,在这段时间的研训中,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中。
我利用课余时间,到认真听取讲座,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认真做好笔记,最后通过分析、整理,把学习到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积极参加远程培训,认真做好笔记。
本人认真听取讲座,认真做好研训笔记,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际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更好的准备。
三、认真写教学反思。
在参加研训活动的过程中,我认真撰写课后教学反思。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闪光点及时加以记录,反思其成败得失,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撰写教学反思有利于纠正偏差。撰写教学反思还有利于我理论水平的提高。教师就要努力把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四、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校本教研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还有待再实践,找出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我的教学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收获的很多。也结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注意多多改正,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在这为期5天的网络培训中,让我走近名师、体味名师风采。特别是以下几个专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郑毓信教授的《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报告后,让我感到他不仅传递了丰富的数学教学信息,更促人思考,启迪思维。让我知道了应有这样的思考:
1、一线教师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永远处于“被运动”的地位?
2、人生有几个十年?我们又如何才能很好的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提高?唯有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
其次张兴华老师《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深感震奋,感触颇多。其中倡导的“理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给了我许多启示,并针对现有阶段的一些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教学方法与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与见解,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的思考,以及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上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最后贾真教师的讲座,倍感亲切、让我在愉悦的心境中度过。从贾老师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和一句句朴实有趣的话中,体验职业场景中“关系大于内容”的人际心理规律。并在行为层面上就以下方面有所改善:学生不是用来塑造的,要尽力而为;家长不是用来教育的,要通力合作;同事不是用来比对的,要做优自我。
通过这几天的网上学习,对我有助。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在教学上对我有很的助,同时也看到了自我和他人的差异,明确了对自我教育的奋斗目标。同时,我在过去的工作中,确实认识到新科目的优越性和教材的重要性,对全面掌握教材的重要性进行了更深刻的思。(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学习)认识和学习的自觉性发生了变化,这也是这次网络训练的优越性。专家设计的程序和视频极地体现了网络教育的魅力,从参与程度可以看出,这种形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以学校的一种进修形式为基础,使教师在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个人思实践中取得专业发展。
多年来,我一直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校本研修,不把它当成负担或负担,从不推诿敷衍责任或办事,严肃对待所有进修活动。(威廉莎士比亚、进修、进修、进修、进修、进修)教育不再是忠实地传达和理解的过程,而是创造和开发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课上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要重点教学生课前学习方法、讲课方法、课堂学习方法、作业完成方法、课后巩固方法、学生思的习惯、加强总结、总结方法等。
作为教师,为了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别人的成功为榜样,经常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勤奋的汗水和甜蜜的果实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好像无法测量尺。但是抱着最的期望做出最的努力是必要的。校本研修更让人感到“完美的生活应该充满期待、惊讶和感激”。
这个学习虽然很难,但受益匪浅。我发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模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的多种能力。
最近几天,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全体老师认真学习了由省教育厅教研室出台的教育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
《指南》就学校课程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三十六条指导性意见。在“课程管理”章节中,特别提出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较好掌握两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与一项艺术技能”等要求。在“教学常规管理”章节中,则强调关注教师备课的规范性、有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在“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章节中则指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等教师研修组织,要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突出研修功能,建立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生与解决机智,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
在具体的讨论中,我组教师们针对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别阐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困惑。在热烈的讨论中,老师尤其对“优质的劣生”这个问题感到最为困惑。何谓“优质的劣生”呢,就是经常听到老师们说,这个学生智力不差,可是就不愿意做作业,上课爱做小动作,不认真,导致学习成绩比较差;也听到老师说,这个学生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劳动很积极;也有的说,成绩比较好,但是不爱劳动,或者不愿意和同学交流等许多问题。在这些学生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我们也肯定能找到不少优点,在现在的教育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掌握呢?《指南》就给了我们具体的方向。如在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通过学习《指南》,我们一线的教师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明确了提升学校的科学管理和科学与人的前进方向。
在当今时代,许多学校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义务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希望知道学校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子女,希望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计划,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是否受到侵犯,是否被体罚了等等。
2.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从理论上说,家庭教育是个体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最关键时期的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婴、幼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正处在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把握家庭社会化方向的人自然是家长。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关键。家长和儿童的特殊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子女和家长的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树立起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事实上许多学校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种支持可能是精神上的,也有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责任上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和需要,才有家校合作的基础。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1、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2、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
3、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是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合作的伙伴,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是实际的行动,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学校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
4、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莫泊桑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我在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后,深有感触,下头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故事主要叙述的是天生丽质的马蒂尔德却因为贫穷而嫁不到,一个好人家,最终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之后为了在一个部门舞会上彰显风姿,玛蒂尔德从朋友那儿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可是,误会回来后却发现项链儿不见了。于是,为了赎回那条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和心血,可是,最终才明白那条项链儿居然是假的……
可怜的玛蒂尔德!仅仅是为了一条钻石项链,她付出了她十年的青春岁月。十年后,她青春不再,美貌不再,按莫泊桑的话说,就是失去了做贵妇人的唯一资本。她为了这条钻石项链,不惜牺牲自我的青春。其实,换个角度说,不必去怜悯她,她过分虚荣的性格就导致了她必须要品尝命运的苦果。可是值得欣慰的是玛蒂尔德毕竟在艰辛中走了过来,走向了成熟。
可是,那条她用十年的青春赎回的项链,会不会还是假的呢?我突然想到了这个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经典句子 2025-01-1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