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习,“句子田地”为您收集《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岑参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峡口秋水壮,沙边且停桡。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
九月芦花新,弥令客心焦。谁念在江岛,故人满天朝。
无处豁心胸,忧来醉能销。往来巴山道,三见秋草凋。
狄生新相知,才调凌云霄。赋诗析造化,入幕生风飙。
把笔判甲兵,战士不敢骄。皆云梁公后,遇鼎还能调。
离别倏经时,音尘殊寂寥。何当见夫子,不叹乡关遥。
juzitiandi.com更多绝句古诗扩展阅读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两处作者喜欢去的地方。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赏析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诗人贬龙标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说到这里,读者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流水和波浪感觉不到离别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冈流淌。诗人说:马上就要离开你了,在这送别之际,我却不觉得悲伤。同在一条江边,风雨共进,明月哪里知道我们身处两地?仍然照耀着我们的前方。
杨炯 和石侍御山庄
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赏析】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经典句子 2025-01-2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