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个老师,父母的素质极大地影响着孩子自身的发展。那么你知道关于家庭教育类小说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家庭教育类小说推荐,希望大家喜欢!
家庭教育类小说推荐
1、《童年的秘密》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孩子的本质和特性,提出了敏感期的观念,揭示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那些的行为背后包含着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因理解开始自省,而理解是真爱的基础。
2、《发现孩子》
前半部分将《童年的秘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括,后半部分则从意志培养、智力发展、想象力的培养方面着重介绍了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我个人认为“爱的导师”这一节真的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受着孩子的引导而成长。做父母(一辈子的职业)难道不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契机吗?我想没有哪个职业比这个更有挑战性、更有意义。(推荐书单,提升阅读能力,欢迎常到荐-书-堂看看~)
3、《有吸收力的心灵》
揭示了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我们这些直接教育者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这应该是在以上两本书(《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的基础上延续,从理解孩子开始转变教育观念到真正理解什么是儿童教育,说是一场革命也不为过,三本书的历程,我们可能要走很久。
4、《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从方法上介绍如何实施蒙氏教育,操作性比较强。之所以这两本书要放在《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之后,是因为,程序应当在理解之后。如果能够掌握前三本书的内容,并吸收入心的话,这两本书只是提供一种方法而已了。我认为观念始终是第一位的,否则,蒙氏只会沦为“蒙氏教具学习”教育。
5、《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操作性极强,既有心理上的分析又有详细的方法介绍,技巧性比较强。我想家长所困惑的内容,里面都有解答。例如:孩子语言行动后面的潜在信息、礼貌、撒谎、偷窃等等。这本书犹如一本开锁大全。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值得去阅读。甚至可以立刻解决一些问题。
6、《捕捉儿童敏感期》
这本是孙瑞雪老师的新书。用庞大的实例引导我们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如果够细心,你会从例子中学会如何去观察孩子。但是,我认为这本书好像是儿童之家的老师们的工作手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我也不知道应当用什么词语表达——没有想象中那么尽人意,这样说行吗?
7、《养育儿子》和《养育女儿》
揭示了男孩与女孩的不同,从生理因素到心理因素都有详细地分析。因此,我们是应当根据孩子的不同特性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我不相信男女一样的说法,而这两本书也决不是鼓吹男女不平等,现在有点而被搞怕了,一提到男女差异,常常就被人臭骂,好像分出差异就非要分个优劣似的
8、《窗边的小豆豆》
用一个孩子的成长把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展现给我们,由于是个完整的故事,我们会长叹:原来上学可以是这样的美好!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像不存在。
我个人感觉《窗边的小豆豆》是讲述一个被传统学校认为是“有问题”(上课不专心听讲,问一些奇怪的话题等等,不原意坐在座位上,老搞小动作)的小学生如何在巴学园健康成长的过程。其实是说明巴学园把握了教育孩子的真谛,抓住了孩子的天性,引导鼓励孩子去学习知识,去体验生活,去探索世界,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填鸭的对象。
巴学园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就是我们成人也向往那种学生生活。虽然我们现在无法找到这样的学校,但这本书对我们有启迪意义的是可以借鉴巴学园的做法来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
9、《小王子》
这是本百看不厌的书,但是不见的每个人第一次都能看出深意。在这本书了里,从儿童的视角看成人的世界,每个父母都能从这本书里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一面剔透的镜子,照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及龌龊。
10、《倾听孩子》
可谓速成教材。那些为了孩子哭闹、发脾气、恐惧而头疼的家长,不啻找到一个良方。但是,如果对孩子的本性不了解的话,家长们会为了倾听而倾听,感觉到非常累,一旦做不到,会产生内疚感。程序问题似乎大过了事情的本质。如果不掌握孩子的本质,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家长会发出“是不是每一次都要倾听”的感概,致使家长的行为不是顺从与内心的,那么家长就会关心:我又没有按程序倾听,而不是关注事情的本质。给孩子爱和自由是根本,倾听只是一个手段。
建议这本书最好在《童年的秘密》或是《发现孩子》之后再读一次。
11、《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痛苦在于各种选择,人性的弱点让人们逃避痛苦的选择,正视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回避弱点,让自己坚强起来。
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12、《爱和自由》
孙瑞雪老师结合儿童之家的情况概括性的介绍了蒙特梭利的学说。如果嫌蒙氏几本书太多内容的话,不妨从此处入手。引入了心理胚胎、吸收力的心灵等概念,最重要的是将爱和自由这个教育方法展现给读者。阅读完之后,你会希望进一步了解蒙特梭利。我读完之后,为了孩子对成人的爱,而心酸几度落泪,从来以为自己是爱臭臭最多的,孰料,真正被爱的人其实是我自己。
本人特别推荐《爱和自由》,若同事有怀孕的,要我推荐书的,我一般都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观念,建议为人父母者必读。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与《给孩子自由》可以算是入门书籍。如果一个家长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或是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往后的一切就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了。尤其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展示给我们,孩子的幸福究竟在那里,一个教育工作者是怎样转变自己的观念,带给孩子幸福的。每一个文字都会敲打我们的心,直至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幸福在何方。这就是引发教育观念转变的引子。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潜移默化法。
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家庭中的子女,从生下来就受到父母的感染,有很多言行,就是学父母的,这就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
(二)“不教而教”法。
“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就是指子女从生下来就受到父母的言行所影响,长大后的言行性格就像父母一样,虽然没有教,没有学,但他(她)言行性格习惯基本同父母一样。这就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在幼儿园用得多。
(三)眼面传递法。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用其他的方式,只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传递指令,使孩子服从指挥,终止当前的不正确行为,这种方法对孩子教育非常适用。
(四)言传身教法。
言传身教是指用言语来传授,用行动来示范。也指父母通过示范来教孩子,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从中受教育。
(五)营造环境法。
父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警醒大家,孟子家开始住在周围都是坟地的地方,后又迁到集市附近,最后才迁到学校旁定居下来,使孟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三字经》里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处”的记载。
家庭教育的六大理念
第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性
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
在依恋期中,1~6岁又最为关键。由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2007年,发生在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属于他在未成年时期(8岁)因移民而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在23岁时无故杀人。
人在幼年时,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如果做父母的能够了解这些道理,就不应该以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他们的弱小和被动决定他的一切是成人造成的。
客观地讲,抚养人对被抚养者具有生命的决定权、物质的提供权、照顾的程度权、个性的决定权。如果替孩子问一问大人:“我”(孩子)是怎么来的?就可以发现,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一些孩子出走、自杀、犯罪,看似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其实都是父母行为的反应或结果。譬如,自杀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分宠爱给孩子形成的错误判断——既然你如此爱我,现在,我的要求再不合理你也要答应我;否则,我就用死来回应你。孩子不知生命只有一次,逝不可复。这一错误是谁造成的?仍是父母。父母应该在孩子3—5岁时就找机会给孩子一次明确的态度展示:如果你做得不对,我就不爱你!当然,这需要相关的知识与操作的技巧。
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
第三,家庭抚养不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曾有一位父亲,自己勤奋努力地挣下了万贯家财,却突然发现长大了的儿子已经变得不可理喻,沉溺网络。无奈之下,他找到一位少年问题专家,说:“你帮我教育好我的儿子,我就给你10万元!”笔者当时曾撰文告诉这位父亲,你错了,教育孩子是你父亲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何况对人的心理教育是从情感开始的,而最基本的情感就是亲情。如果没有亲情,就不可能形成人的基本情感反应。没有正常情感反应,一个人又如何会被教化?
所以,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即抚养与情感、情感与教育息息相关。
第四,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在浮躁与欲望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似乎孩子的分数和所读的'重点学校就决定孩子的起跑线、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是家庭教育认识中一种严重的偏差。
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绝大多数被人们敬佩与记住的成功者一定是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他们有责任感、同情心、博爱,他们能自制、能付出、能与人合作。而责任、自制、合作、付出等均为人的性格,不属于智力的范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位从集中营中幸存的中学校长曾写信向所有老师们提出一个请求,这也是所有家长们应该听到的话:“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第五,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爱护其前提是尊重。家长要知道儿童和生命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由于孩子的弱小,由于孩子需要引导,也就造成了一些家长的认识误区,他们认为自己有权替孩子作决定。自己有权决定孩子的全部生活。甚至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头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心中。再如一些从不懂电脑和网络的成年人居然极力呼吁在孩子面前消灭网络。这种家庭教育背景下或这种成年人身边的孩子虽然衣食无忧,但却不快乐,许多孩子虽获得高学历,却以自杀了却一切。
每当此时,痛不欲生的父母都会问道“这是为了什么?”原因很简单,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或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一个从未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的孩子怎么会有自尊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即使我们成年人给予他们生命、给予他们成长中所需的物资,“被给予者”仍有独立的人格,他们仍需要被尊重,需要平等地商量、理解和沟通。包括成年人在为未成年人的立法中都应坚持这一理念。所以,未成年人的问题取决于成年人社会的努力程度。
第六,改变孩子行为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如何对家长们进行教育”,如何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心理过程,如何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大人们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先调整自己。能做到这几点,家庭教育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曾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男孩儿在接触网络后略有些成瘾,先后用作业本写了数本“网络日记”(或称网络小说)。但此事被家长发现,爱孩子的家长责骂了误入歧途的孩子,烧掉其网络日记并明确地表示出严厉的制止态度,孩子也答应不再去网络。但这之后,他仍然出现了一次“身不由己”,又去了网吧。尽管他此次“食言”后家长并没有马上责骂他,可他在第二天竞选择了自杀。
伤心的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在没有责骂的情况下孩子仍然自杀?其实,家长如果不烧掉孩子的网络日记,如果能认真地读一下孩子的网络日记,早就可以发现孩子存在着沮丧与自卑等心理问题。可是,家长没有这样做。所以,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家庭教育类小说推荐相关文章:
★ 傲慢与偏见优秀读书笔记2022
★ 2021爱的教育小说读后感5篇
★ 傲慢与偏见优秀读书笔记2022
★ 2021爱的教育小说读后感5篇
★ 外国著名小说的读书心得范例五篇
★ 外国出名小说的阅读笔记范例五篇
★ 小说《围城》读后感600字感悟五篇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经典句子 2024-12-2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