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子田地 · 读书笔记 · 《断舍离》读书笔记个人感想

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走在“自在随心”的路上。这是作者山下英子对于这本书的总结。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断舍离》读书笔记个人感想,希望大家喜欢!

《断舍离》读书笔记个人感想1

最近闲来无事,将以前买的书重新拿起来看,其中一本我反反复复读了几遍,深受启发,拿出来分享下。书名叫《断舍离》,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的作品,常年占据畅销书榜前几名的一本书。断舍离三个字我们并不陌生,甚至有点火到烂大街的嫌疑。近几年,日本的收纳术、整理术正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时候,BBC还专门出了一档关于日本收纳术的节目,跟这本书有类似的主张,有空也可以看看,但是剧情拖沓夸张,完全没有书看起来过瘾。

这本书不厚,比正常书略小一圈,里面内容也不多,适合坐地铁、高铁时阅读。读第一遍时我没看进去,为什么呢?除去我自身理解能力有限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类翻译类的作品,读起来比较拗口。可见好的作品虽然不分国籍语言,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欣赏,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翻译。这本书还好理解,毕竟是通俗类读物,一些专业类书籍的翻译(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翻译的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直接将经典拉低几个档次,完全不忍直视,恨不得直接去看英文原版。

这本书一共五章,主要讲了什么是断舍离,为什么断舍离,怎样断舍离以及断舍离的带来的影响。断舍离,顾名思义,就是断绝、舍弃和脱离。断舍离什么东西呢?断绝你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舍弃你家里用不上的东西,脱离对东西的执念,解放自我。为什么断舍离?山下英子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证为什么要断舍离,毕竟想让改变人的行动要从改变人的思想入手。在物质泛滥的社会,我们家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在现在并没有用武之地,我们或舍不得或没时间或忘记丢弃这些东西,导致他们在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家里的空间小了,就会有意无意之间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运气。因此,进行断舍离,实质上是通过收拾物品清理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心灵减负。当我们不知道怎样断舍离的时候,山下英子也提供了一个小方法,就是从自己的衣柜入手,通过清理不穿的衣服来去除自己的执念。尤其到换季的时候,这个方法对于我们女生来说真的既实用又有效。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开始断舍离,那么首先我们要在头脑中理清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断舍离其实是有三个主体:我,物品和现在,现在我不需要的物品就要进行断舍离。其次,就是从扔东西开始。考虑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觉得直接扔掉实在太可惜,有些东西虽然对于现在的我没有用,但是对于现在的其他人或许是必需品。因此,我觉得这一步应该改成送人或者转卖(闲鱼,转转和各种转卖群),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还为社会环保做出了一份的贡献。扔完东西,剩下来的东西就需要仔细挑选和分类,这里也是提到了一些收纳术的方法,比如三分法,七五一总量限制法,总的来说,就是简单分类,保证充裕空间。断舍离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当其冲就是东西少了。那东西少了会带来什么好处呢?首先,东西少了,空间就大了,家就会成为我们最棒的放松地。其次,东西变少是我们精挑细选的结果,留下的物品不仅恰好能体现我们的品味,还能无形中推动生活品质的提升,通俗点说,用买十个塑料勺子的钱买一把不锈钢勺子。再者,上升到灵修层面,山下英子认为筛选物品也改变了人际关系,改变了我们和周边环境的关系。物品的循环带来了空间上的流通、自由,除去积攒的霉运、腐朽和停滞,让好运和幸福源源不断的涌入。有趣的是,书中讲述了几位日本女士断舍离的例子,结果对家中物品断舍离后,几位女士都与丈夫离了婚。

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我确实身体力行的断舍离了一下,一天之后,我收拾了五大包杂物,都是我一直舍不得清理却又用不上的物品,无法想象自己刚毕业就已经积攒了这么多东西,虽然我最终没有得到心灵上的启迪和进步,但是处理掉五大包杂物的感觉真的不要太爽,可以在地上打滚的那种。对于不知道怎么样断舍离的朋友,我倒有一法子,你可以试试,假想自己正要搬家,挑必须带走东西,剩下的东西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断舍离,其实每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十分之一,大部分东西都是不需要且被我们忽略了的。推荐日剧《我的房间空无一物》,跟断舍离的想表达的思想不谋而合,甚至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有强迫症的同学看这个一定很舒服,没有强迫症的人看了会变成强迫症。断舍离的思想可以用到的地方实在太多,静观人的一生,难道不是一直都在断舍离吗?《我的房间空无一物》说得好,谨慎拥有,勇敢舍弃,珍惜使用,长久喜欢。

《断舍离》读书笔记个人感想2

特意选在春节前夕,辞旧迎新之际,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并在节前的大扫除中真正实践断舍离。它再次提醒我处理好物我关系,打扫房间,同时也释放心灵;整理物品,同时也整理自己;舍弃废旧物品,也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一番忙碌过后,在整洁如初的家里,喝一杯陈年的普洱,吐故纳新,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迎新方式!

这本书从20__年出版,到20__年已经是第30次印刷,何以如此销量不俗?想来是中国人从物质匮乏走向购买过剩,从饥荒年代走到美食天下,从缺衣少戴到选择困难症,在买买买之后面对杂乱无序、堆积满屋的困惑,以及需要不断收拾、挑选所造成的困扰,已经过多地消耗了我们的精力、耐力,甚至成为烦恼之源。于是我们开始返朴归真,我们确实到了需要断舍离的时候,通过断、舍、离,释放空间,解放心灵,舒适自处,极简归本。

什么是断舍离?山下英子告诉我们,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也就是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要采取的行动是: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中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初听起来,断舍离似乎很简单,就是拒绝不需要的东西,从入口把关,解决掉多余的存量,只剩下必需的物品,就达到断舍离的目的了。事实上,这个过程非常奇妙,不解决心理上的执念,真正到实施的阶段,你会发现你忙了一天,只是对物品做了收纳,却总也难以扔掉那些似乎还有用的东西,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其实是一场内心的自省与革命,是一种动禅。

的确,现在做家务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大多数家庭主妇深有同感。把庞杂的物品反复整理、归类,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恢复原貌,乱七八糟,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项几乎没有附加值的事情上面,真是让人痛苦极了。

春节即至,又要为大扫除大动干戈了,是不是想起来就腰酸胳膊疼?那么,什么是大扫除?我们通常只是打扫、整理、归纳,却没有洞悉“除”的真正意义。在断舍离里,收拾是“筛选出必需的物品”,只有把不需要的东西丢出家门,才算是真正的收拾。其次才是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先来说说我们当下要面对的如何解决“舍”的问题,为什么总也扔不掉那些不用的东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东西多年不动、不用又不舍得扔掉?断舍离的分析让人恍然大悟,断舍离是以正确处理“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来决定取舍的,也就是说不是以“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为考虑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我要用,所以它很有必要留下来”,主语永远是自己,时间轴永远是现在,而不是“万一以后用得着呢”。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回归原本的生活态度,摆脱物品的绑架,只用精致的品质的适合自己的,放弃那些陈旧的过时的留在记忆里的,活在当下,将掩埋的自己重新拯救出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只保留必要的,才能够促进生活的代谢和循环。那些有年代感扔不掉的东西,不仅仅是可惜,那里面也许藏着你的过去,你的初恋,你的回忆,你的各种放不下,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呢?它是不是你心里不愿触碰的黑洞?那就快快丢弃这些包袱吧!

解决好了“舍”的问题,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断“的问题,解决了“断”的问题,就解决了物品的入口把关问题,这是源头。为什么总想买买买?是捡便宜心理还是折扣陷阱?你真的需要吗?有多少东西买回家一动不动又过期了?又有多少次买回来的折扣衣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然后弃置一旁?仔细盘点一下是不是库存资产竟然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折旧随了流年,你还舍不得处置掉?我们就这样生活在这个“不断涌进来,但却只进不出的水池”里,最后淹没了自己。症结在哪里呢?没有就会不安?你的安全感建立的不够好吧!便宜就想入手?你掉进了折扣的陷阱,想想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吧!要真正精挑细选,只选择当下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不要买来存储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毕竟,家不是仓库。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达到“离”的终极目标。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大量长时间的存在,人就会感到压抑,为什么房子越买越大,因为我们的物品越来越多,物品占据了我们的空间,又占用了我们的时间,实在是不划算的事情。人的住所状态往往呈现出本人的一些问题。通过断舍离,做到自察自省,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以“住育”为目标,让家确保健康与安全,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断舍离认为,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与物品的断舍离如此能够让人彻悟觉醒,我们头脑中的那些垃圾念头呢?那些回不去的过往里积累的怨与恨、愧疚和遗憾呢?让我们继续心灵篇的《断舍离》吧,停止负面的思维模式,顺从自己的本心,割舍既有,简约生活,放下一切执念,回归轻松自在的自己,在新的一年起跑线上,轻装上阵,带着愉悦感一起努力奔跑吧!

《断舍离》读书笔记个人感想3

虽然书名叫《断舍离》,但我觉得“舍”应该放在首位。

之前看不完整版电子书的时候就深受启发,还一直纠结买不到繁体版,还好国内现在终于出了。

我最近基本没读什么新书,因为我基本每天都在重看这本书,并且每天都有新的感悟。

最开始,我是切实的受困于我购物狂的恶果,所以一心只想着“丢东西”。丢了一部分以后,我有了2个感悟:“我的东西真太多了!”以及“丢到一定程度的话不是又要买了吗?”由于当时我看的是不完整版,所以对于后者我很茫然,但至少在当时就很有效的控制住了自己的购物欲。

看了完整版后,我才发现我搞错了重点:“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也就是说,数量不是重点,自己的需要才是重点。到这,我意识到我对自己的很多事情没有清晰的定位,例如穿衣的风格、阅读的风格、做事的风格等等,也就是说,我对自己的“需要”其实并不清楚。

这个过程持续了近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我处理了2抽屉的衣物、近一半的护肤品和彩妆、1/3的鞋子,还有各种零碎东西,但,我生活的环境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并且我一直没意识到这点,直到上周末,我下班回家走进自己的书房,发现书桌的桌面连个放包的地方都没有。

我不是一直在“舍”吗,为什么书桌还能乱成这样?

我重看《断舍离》,发现自己没有按书里的标准清理。而如果按书里的标准,我连1/10的量都没达到!我再次认真清点自己的物品,发现自己没有预想的处理得多的原因很简单:很多东西,例如笔,能用并且很多是我喜欢的,如果慢慢用,估计几年后也能用得完,所以在处理时就会默默把它们放在清理名单之外。到这,我才明白书里强调“现时”的意义,因为按这个逻辑,家里的大部分东西根本丢不了!

我用周末2天的时间再次清理我的房间,基本丢了我书桌里2/3的物品,然后按书里的标准重新摆放,生活真的顿时轻松了!并且,书桌真的不太会有再变乱的可能!(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的书桌都一直干干净净、简简单单。)

我真的震惊于清理的效果。然后,就看见旁边4个满满的书柜……

“王子与公主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真的只在童话里,现实永远是:问题一个接一个。

但是,我没办法整理我的`书柜。

清理的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没办法清理我的书柜。

我前晚站在自己的书柜前一个晚上,问自己:为什么不行?

总会读到的——真的会读《资本论》?

都是好书——定义下“好”:名著,应该留吧。诗词,也留好了。经济学,真的还要看?心理学,之前看得还记得多少?社科类,真有必要读?旅行类,好像已经没兴趣了吧?英语,真的需要这么多本吗?日语,还打算学吗?

万一丢的书很有趣然后又买不到了呢?之前就发生过!(虽然最后基本都再版了……)

前天一整个晚上,我就这样站在书柜前纠结,没有结果。所以我不得不在今天写这篇书评,因为我知道唯有文字能让我真正冷静和深入思考。而现在,我终于想清楚了不能清理的原因是:恐惧。

我对于自己,内心其实非常的没有自信。虽然我毕业于一本大学,也是我这个省最好的大学,但毕竟不是名牌大学。并且我大学四年过得非常懒散。潜意识里,我总是认为自己荒废了四年的时光,在进入社会时就已经比别人落后,所以一定要努力追赶、拼命学习才行。书于我,意味着知识。买书,虽然不见得读了,但在潜意识里,就意味着得到了知识。所以,清理书,就是在清理知识。而这,基本就等于“剥夺自我”。

平时读完书,我都会送人或捐给需要的机构,所以我真没想到我对书居然有这么深的执念。

好在终于想明白。

对于截至目前的清理活动,我的感触很深:

1、知道一个道理和使用一个道理真的完全是两回事。所以,读书真的要“用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感悟。

2、也许在这个世界生存并不需要太多的“道理”,只要能真正吃透几条就行。例如断舍离的道理,如果真正掌握并运用在各个方面,那么,肯定至少能在“物”的方面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生将减少多少烦恼和麻烦啊!

3、由以上2点可以推断:书真的不用读太多,但要读经典,然后不断的体验、重复、深入思考和触类旁通才是王道。

4、清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丢掉了包袱,重新发现了自己。

《断舍离》读书笔记个人感想4

这本书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当时听说是一本关于收纳整理的书,我还有一点困惑,心想这也能出本书?果然我这种小地方出来的人见识少。后来再次听说这本书是有一阵网上流行“极简生活”这个词,但是有人推荐看看《断舍离》这本书,才了解到这本书不光是收纳整理,还有一些理念。

第一,物质轴的思维模式。

我们面对东西的时候,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来思考,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来思考。其实这也不能怪我们,人类从进化的一开始就生存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这个能用,留下来。那个坏了,修一修应该还可以用,留下来。那个彻底坏了,修不好了,扔掉吧!想想,这些场景是不是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是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基因当中。没错,它其实就是我们经历过物质贫乏的时代后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

这就是物质轴的思维模式,以能不能用为主要的判断标准,而忽略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必要性

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吗?我拥有的东西里有没有它的替代品?我是现在就要用到它吗?还是要很长时间之后才会用到它?当我们从物质轴的思维模式转换到必要性的思维模式,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这里的东西也指代我们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我的两台笔记本电脑。我原来买过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放在单位,一台放在家里。那个时候准备考研,所以用的还算顺手。后来去上学了,就买了一台新的笔记本,家里也添置了一台新的台式电脑。那两台笔记本也就完成历史使命,被扔进了壁橱里。这两台电脑并没有坏,还能正常使用,但是因为型号已经老旧了,所以有些运行缓慢,而且有了新的电脑,这两台基本上没有什么使用的价值了,而且我估计,以后也没有再使用他们的可能了!不过从他们正式退役到现在,也有2-3个年头了,我也一直没有扔了他们。我的想法就是,这还能用呢,又没坏,扔了怪可惜的。

这其实就是物质轴的思维模式。只考虑能不能用,而不考虑有没有用。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个网课不错,买下来听一下。”“这件商品折扣力度好大啊,快买一点!”“这是我去__玩买的纪念品,还是留着当个纪念吧!”

然后网课只听了一两节,买来的折扣商品在角落里积灰,每次擦拭纪念品都在心里默默的骂自己当时怎么没买一个好清理的,却买了一个这么多地方会落灰的东西。以后碰到东西,先想一想,这东西是能用还是必需?也许这样,我们能够更加轻松的应对我们的生活吧。

第二,舍

书中讲了舍这个字,其实挺有意思的。舍不等于丢弃。

有的人会说,舍不就是丢弃吗?其实也对也不对,因为丢弃只是仅仅丢弃了。而舍往往还包含着另外的一个意思,就是得。这让我想起了物理学里的一个概念,叫做熵增。熵的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化学及热力学中所指的熵,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熵亦被用于计算一个系统中的失序现象。

所以睇增也有两个概念:物理定义: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热力学定义: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部分减少。我自己的理解是,一个人的精力是一定的,如果无序性的精力增加,那么有序性也就是你能够使用的精力就会减少。那么舍的意思就是,把那些会增加你无序性精力的事物或者想法舍掉,反过来,你的有序性或者说你能够使用的精力就会增加,这就是得。

而舍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制造负熵的过程。舍掉我们思想的包袱,让思想恢复到有序的状态。舍掉牵扯我们精力的东西,让我们的精力更加集中到对我们来说更加必要的事情上。

第三,认识现状

书中讲到认识现状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展示在眼前,居高临下的俯视他们,掌握家里物品的现状。其实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并没有什么概念。这里包括物质环境也包含精神环境。我们总是对这些东西很迟钝。

比如,你拥有什么东西,放在了哪里。你伤心的时候能找谁倾诉,你遇到麻烦了谁可以帮你。这些都是我们拥有的东西,但是我们并不熟悉。所以,我们需要一次从上到下的审视,审视我们拥有的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环境,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东西过剩,什么东西不足,什么东西没有。而且,认识现状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决定我们能做什么。就好比我要去爬喜马拉雅山,我就要知道我有什么装备,我的体能怎么样,我的经济状况是否允许。盘点下来发现,我跟爬喜马拉雅山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目前的状况只能爬爬城市公园里的小山丘。那么,我和喜马拉雅山差多少,我应该怎么准备,这是认识现状之后的工作了。

让我想起我考研失利的时候,并没有对自己好好的认识现状,总认为是专业课出了问题。直到后来自我盘点才发现,专业课分数还行,其实是政治拖低了分数。后来,着重了政治的复习方面,果然提高了分数,成功上岸。

所以,不光在收拾整理上要认识现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认识现状。把自己拥有的盘点一下,丢弃不用的,利用好自己有的,规划好未来想有的,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

《断舍离》读书笔记个人感想5

《断舍离》并不是对物品收纳整理的书籍,主要是强调人与物品的关系,把原来以物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站在人自身的角度去考虑物品与人的关系,延伸到人与人、人与生活的关系。

“断”是从源头上限制物品进入自己的家,购买物品时要三思,考虑物品是否是真的“需要、舒服、合适”?注意时间轴是当下,而非过去或者将来。当然我认为如果真的必要且不久的日子一定会用到(正好有优惠),可以允许自己购买(毕竟家庭主妇是要为家里省钱的!),但是不要囤积。囤积的动作一般是来源于不安全感,要笃定地相信,将来会有将来的机会和办法。这样由行动来影响思维方式,人也会变得更加有信心。

延伸到人与人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尽量减少无用社交。有的人认为在人群中才会体现自身价值,但无用社交虽然可能热闹,对生活是一种消耗。对于我来说需要远离流于形式、粗俗而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在参与社交之前做一定甄选鉴别,只专注有助于自我成长或加强所重视亲密联结的活动。

在观念和想法上,“断”意味着停止消极的想法和评判。在负面想法闪现的一瞬间,尽力去掐断,因为这样的想法无益也无意义,只会自寻烦恼。关注问题本身,关注解决问题,就事论事,以结果为导向。

“舍”是指舍弃对自己无用的物品。时间轴同样放在当下,站在人自身的角度去考虑物品是否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注意不是“这个东西还很好”而是“它对我来说是有用的,我需要它。”这样筛选出来“无用”的物品,可以选择转赠给需要它或者能珍惜它的人,或者直接丢弃。比如,我自己有一些物质购买欲泛滥时期留下的品质并不好的衣物,每次穿在身上就觉得没有自信,浑身不舒服,但是由于没穿几次,觉得浪费舍不得扔。在践行“断舍离”过程中,果断处理掉,这个衣物虽然可能还有货币价值,但是在生活中早已无价值,还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物品需要更舒适、有品质的取代品,也要相信自己配得上更好的物品。就这样自问内心去辨别物品的过程就会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喜好,更加有利于今后在“断”的阶段准确而义无反顾。

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没有办法兼顾太多的事情,所以需要分出来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兴趣非常广泛的人,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得到精进,一定需要放弃一些其他的兴趣,多分配时间到这个领域,习得所需技能,提升兴趣的高度。人际维护也一样,没必要要求自己和那么多的人成为朋友,知己得二三足以。好朋友也维持在一定数量即可,允许以前的好友渐渐疏远,因为人际关系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不需要强求,即“舍”的理念。

“离”指的是一种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做减法生活,舍弃不需要的,珍视每一件留在身边的物品,把握主动权,顺其自然,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这样的习惯会让自己对生活有十足的掌控感。

“断舍离”就是通过处理人与物品的关系,梳理自己的生活,更加彻底地了解自己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不断提醒自己,活在当下,而且可以活得更精致更通透。


《断舍离》读书笔记个人感想相关文章:

★ 《断舍离》读后感

★ 《断舍离》读书笔记优秀书评六篇

★ 《断舍离》的读书笔记书评七篇

★ 《断舍离》读后感800字

★ 《神曲》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 《断舍离》读后感600字

★ 断舍离读书笔记1000字

★ 断舍离读后感500字

★ 扫除道读后感

★ 山下英子:断舍离【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安全的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情侣感人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唯美青春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唯美心伤的句子

经典句子 2024-11-16

人生优美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情侣浪漫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关于爱心的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关于春天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生活中的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生命感悟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睡觉经典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青春励志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亲情的感悟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企业文化的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关于暗恋的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公司激励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关于成长的优美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人生哲理的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关于春天心情的语句

经典句子 2024-11-16

唯美的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 2024-11-16

全部分类